释经丨极简新约历史

李世峥
2025-04-19
来源:李世峥工作室公众号


编写“极简旧约历史”(点出即可阅读)之前,我就有编写“极简新约历史”的计划,但没有准备这么快就动笔。“极简旧约历史”在本公众号首发之后,阅读量和转发量都超过了我的想象。近段时间,不时有读者通过公众号消息和私人微信向我询问:什么时候推出“极简新约历史”?大家的阅读热情感动了我,于是就决定提前动笔。

相对于旧约历史,新约历史的时间跨度非常之短:旧约历史从亚伯拉罕到玛拉基,都要有1700余年;新约历史从耶稣出生到《启示录》成书,最多也就100来年。


一、沉默时期
时间:公元前450年至前公元前6年
史料:《圣经》里没有相关记载
读完《旧约圣经》中的《玛拉基书》,我们只需翻一页纸,就进入到《新约圣经》中的《马太福音》。翻过这一页纸,我们用不了1秒,但历史上的这一页却是400多年的漫长岁月。公元前450年前后,《玛拉基书》成书。此后,犹大人的世界里,政治、文化、宗教等各个方面一直在动荡,一直在变迁,但进入新约时代之前,上帝的启示再也没有临到他们。故此,学者把新旧两约之间的这400多年称作"沉默时期"。尽管沉默时期没有上帝的启示,但这一时期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与新约历史有密切的关系,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。
先来说说政治:《玛拉基书》成书之后,波斯帝国的统治又持续了100多年。公元前330年,波斯帝国宣告灭亡,犹大地成了马其顿王国的一个省份。
公元前323年,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辞世,其部将相互争夺权势,以后形成了三个各自独立的王国,即:安提柯王朝、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。公元前305年,托勒密首先控制埃及,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托勒密王朝。此后,犹大地并入了埃及的版图。
公元前198年,塞琉古王朝从托勒密王朝手中夺取巴勒斯坦和腓尼基,犹大地又成了叙利亚的国土。
公元前167年,犹大祭司马提亚领导犹大人对抗塞琉古王朝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压迫。马提亚死后,其子犹大玛喀比接任领袖,用革命的方式争取自由。经过长达25年的斗争,犹大人终于摆脱了塞琉古王朝的控制,开启了玛喀比王朝的独立时期。
公元前63年,罗马将军庞培攻占叙利亚、巴勒斯坦,设立罗马行省,希伯来民族的历史进入罗马时期。
再来说说文化:两约之间的沉默时期,正值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,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就生活在这一时期。亚历山大钟情希腊文化,少年时曾就学亚里士多德,所以他决心要向东方世界传播希腊文化。在亚历山大"希腊化运动"的影响下,犹大人也争相学习希腊语,于是就出现了《使徒行传》提到的"说希腊话的犹太人"(参徒6∶1,9∶29)。托勒密王朝时期,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居住着大量已经不会说希伯来语的犹大人,为了使他们能读懂希伯来文的《旧约圣经》,托勒密王朝国王托勒密二世邀请72位专家,经过72天的紧张工作,把《旧约圣经》译成了希腊文,这个译本就是著名的《七十子译本》(Septuagint),耶稣和使徒使用的《圣经》,就是这个译本。
最后说说宗教:波斯时期,犹大人享有较多的宗教自由,进入希腊时期,便受到了诸多限制。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,这一时期的犹太教内部发生了分化,形成4个各具特色、互不相容的派别,分别是我们熟悉的撒都该派、法利赛派、奋锐党和我们不太熟悉的艾赛尼派。
两约之间的沉默时期,中国这边经历了从东周到秦,再到西汉的变迁。这400年里,中国出现了众多大名鼎鼎的人物,如:孟子、商鞅、屈原、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司马迁、张骞、王昭君……

二、开创时期

时间:公元前6年-公元29年

史料:《马太福音》、《马可福音》、《路加福音》、《约翰福音》

这里所说的“开创”,和后面将要说的“扩展”和“巩固”,都是指教会说的。把新约历史分为教会的开创时期、扩展时期和巩固时期,是因为整个新约历史,其实就是早期教会发展史。

开始这一段之前,有一个问题需要交代一下。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,是以耶稣降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。可是,经后世研究,公元元年并非耶稣降生之年。虽然没有人可以说出耶稣降生的准确年份,但基本可以确定在公元前6至4年。笔者尊重“4年说”,但本文拟根据“6年说”行文。

公元前6年,耶稣降生在犹大(新约时期称“犹太”)地的伯利恒。

公元7年,耶稣随父母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。

公元26年,耶稣受洗,并开始工作。

公元29年,耶稣被钉十字架、复活、升天。

这段历史大家较为熟悉,本文点到为止,不作详述。

这一时期,中国从西汉过渡到了东汉。耶稣降生之时,在西汉哀帝建平年间;耶稣受死之时,则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。


三、扩展时期

时间:公元29年-公元60年

史料:《使徒行传》、《雅各书》、《加拉太书》、《帖撒罗尼迦前书》、《帖撒罗尼迦后书》、《哥林多前书》、《哥林多后书》、《罗马书》、《腓利门书》、《以弗所书》、《歌罗西书》、《腓立比书》

公元29年,耶稣升天,圣灵降临,教会开始蓬勃发展。使徒们在宽阔的罗马大道上四处奔波,在主要的城市传扬福音、建立教会。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如下:

公元31年,保罗悔改、蒙召。

公元33年,保罗首次访问耶路撒冷教会,与使徒彼得会面。

公元41年,使徒雅各殉道,彼得被囚。

公元47年,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,先后去过居比路的帕弗、彼西底的安提阿、以哥念、路司得、叙利亚的安提阿等。

公元49年,耶路撒冷会议召开(参《使徒行传》第15章)。同年,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,先后去了路司得、特罗亚、腓立比、帖撒罗尼迦、庇哩亚、雅典、哥林多、以弗所、安提阿等。

公元52年,保罗第三次游行布道,先后去了以弗所、特罗亚、米利都、推罗、凯撒利亚。

公元56年,保罗被捕。

公元60年,保罗被囚禁在罗马。

这一时期,中国这边还在东汉。


四、巩固时期

时间:公元60年-公元100年

史料:《提摩太前书》、《提多书》、《提摩太后书》、《彼得前书》、《希伯来书》、《彼得后书》、《犹大书》、《约翰一书》、《约翰二书》、《约翰三书》、《启示录》

公元60年,是《使徒行传》叙事的截止时间。从公元60年至公元1世纪末期,对于教会的发展状况,再没有连续性的历史记载。我们只能从这一时期成书的书信所提供的线索,重组一些历史片断。
经过30来年的迅速发展,教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,但同时也遇到诸多困难。这一时期,教会一方面依然在继续扩展,另一方面却不得不着手解决存在于教会的实际问题。所以,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“巩固时期”。这一时期,教会遇到了四大挑战:
首先,教会管理的滞后。信徒人数不断增长,有效管理迫在眉睫。圣职按立怎么进行?教牧素质怎么提高?慈善事工怎么开展?于是就有了被称作“教牧书信”的《提摩太前书》、《提多书》和《提摩太后书》。
其次,罗马官府的打压。对于早期基督教,不论民间,还是官方,都视其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,《使徒行传》里就有“拿撒勒教党”(参徒24∶5)这一说法。由于犹太教在罗马帝国属于合法宗教,所以罗马政府对这个新的派别也就没有过多在意。可是,这一情形在公元1世纪60年代末期发生了变化。基督教成功摆脱犹太教,成了一种新的宗教,由于基督徒持守的价值观和普通民众大为不同,于是就引来一些民众的怀疑和鄙视。由于对基督徒不满,他们便向罗马政府恶意控告教会。这样,从民间到政府,都开始敌视基督教了。这种情况下,信仰基督,就意味着必须受苦。可是,对于初信之人,怎能承受得起这种压力?于是,使徒彼得便以《彼得前书》勉励大家:“基督既在肉身受苦,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,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,就已经与罪断绝。”(彼前4∶1)
再次,犹太主义的骚扰。外邦人归信基督,会被罗马政府打压。犹太人归信基督,除了必须面对罗马政府打压,还要遭受犹太主义骚扰。犹太人认为,犹太人跟随耶稣,属于对犹太教的背叛,所以施加给他们诸多压力。这种情况下,一些犹太基督徒继续坚持信仰,“一面被毁谤,遭患难,成了戏景,叫众人观看;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”(来10∶33)。另一些犹太基督徒则萌生出放弃基督教、回归犹太教的想法。这种情况下,以“他若退后,我心里就不喜欢他”(参来10∶38)劝勉读者坚持信仰的《希伯来书》应运而生。
最后,异端邪说的冲击。这一时期,诺斯替主义等异端邪说给教会带去巨大的冲击。从内容上看,《彼得后书》、《犹大书》、《约翰一书》、《约翰二书》、《约翰三书》,显然是为重申真理、抵制异端而作。
公元100年前后,《启示录》成书,新约历史到此结束。
这一时期,中国这边依然在东汉。公元73年,班超出使西域。

行文至此,极简新约历史已经讲完。结束本文之前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:

《使徒行传》第8章记载:埃塞俄比亚一个“有大权的太监”,坐在自己的车上,独自“念先知以赛亚的书”。腓利问他:“你所念的,你明白吗?”他说:“没有人指教我,怎能明白呢?”之后,腓利便给他一番“指教”,很快,他便“明白”了《圣经》。(参徒8∶26-40)

很多时候,我们不“明白《圣经》,不是因为我们不够智慧,不够努力,实在是因为“没有人指教”我们。写作这篇《极简新约历史》和前一篇《极简旧约历史》,笔者先后参考了30多本图书。我想,写作本文的过程,就是向先辈寻求“指教”的过程。我把30多位先辈的“指教”同时呈献各位,只要你认真阅读,就一定可以比较“明白”《圣经》!

2020年4月2日于养心斋


李世峥,汉族。牧师、作家、编辑、神学院兼职教师。

1979年1月出生于陕北农村的一个基督徒世家。受家庭熏陶,自幼跟从基督。蒙上帝选召,16岁时成为家乡教会的义工,18岁时开始在神学院校求学,先后毕业于陕西圣经学校、金陵协和神学院。2010年,接受牧师圣职。

1998年以来,已在《天风》、《教材》、《金陵神学志》、《燕京神学志》、《陕西基督教》、《中国民族报》等教内外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,逾100万字。

出版有随笔集《守望牧场》(中国基督教两会)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