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从严治教,是党和政府对教牧同工信仰与道德行为的规范,也是中国基督教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。“品格上能服众”是教牧同工奋发努力的方向和必须坚守的底线。在2021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界要“加强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,全面从严治教,带头守法遵规、提升宗教修为”,对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提出了明确、清晰的要求。
一、从严治教,要完善制度
完善内部教规制度是提高“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”水平的起点,让制度发挥刚性作用,形成持规守戒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,才能保障教牧同工的行为符合教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标准。中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度,既无法外之地,也无法外之人。教牧同工必须是守法公民,严于律己,遵守公德,以身作则,带头自觉严守法律法规与教义教规;对于违规者,教会要坚决问责,严肃处理。因此,不违规矩,不触法律,持规守戒,是教牧同工必须时刻谨记的道德底线,教牧同工要努力树立清廉、正直、公正的形象,成为信徒心目中的榜样与楷模。
二、从严治教,要学习规矩
国法教规,体现的是制度的重要性与严肃性。我们要加强学习《宗教事务条例》《宗教团体管理办法》《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,以及《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》等教会制度,让教牧同工做到节制自守、行为端正,不任性、不暴躁、不因酒滋事、不打人、不贪不义之财。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人,而是为了塑造、培养、成就人。好的制度,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,确保管教有力、引领有方、治教有效。
三、从严治教,要有效执行
全面从严治教的重点在“全面”,关键在“从严”,根本在“落实”。任何好的制度都需要执行,否则结果等于零。教牧同工不但要学习各项制度,还要领会制度的精华,熟知制度的内容,增强制度的观念,树立按章办事的意识,自觉养成执行制度的习惯,真正做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。
从严治教,治教必先治牧,治牧务必从严。为使基督教事业健康传承、有序发展,重中之重是管牧治教。我们要坚定基督教中国化方向,做到:一严规矩,筑牢思想的防线,坚定独立自主自办信念;二严教化,坚定正确政治方向,夯实基督教中国化基础;三严纪律,规范教牧同工的言行,坚守正信正行底线;四严整治,展现基督教全新面貌,推动教会健康传承。
四、从严治教,要守住三心
教牧同工要坚守纪律、规矩意识,不要错把陷阱当“馅饼”,以致误入歧途,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,给教会的神圣事业造成危害,给团体和个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。
一要守住敬畏心。“敬畏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,指人的思想因敬重所盼望的对象而心怀畏惧,不敢逾越界线,不敢做使良心不安的事。正所谓“心有所敬,行有所循;心有所畏,行有所止”。作为牧者,要拧紧思想的“总开关”,常扫思想之垢,常怀律己之心,做到心中有畏,行有所止。当世人犯罪,神用洪水灭世时,神连惧怕的机会都不给人;当乌撒因为手扶约柜而遭击杀时,以色列人就极其惧怕,敬畏神;当亚拿尼亚、撒非喇因为欺骗圣灵而受到死的惩罚时,初期信徒恐惧战惊。牧者对所侍奉的神的圣洁、公义、愤怒、烈火的属性越了解,就越容易产生敬畏之心和敬虔之行,不敢戴罪侍奉、不敢胆大妄为。敬畏,是人的道德根基。
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”表示对天要心存敬畏,对执政掌权者要心存敬重,对古圣先贤留下的话要记在心里,不能随便轻忽。如摩西对神的祈祷:“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?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?”人要承认神的主权,确知我们将来都要面对神怒气的审判而心存敬畏,这是得着智慧心的表现。因此,诗人说:“耶和华啊,我的心不狂傲,我的眼不高大,重大和测不透的事,我也不敢行。”因为神说“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”。
“畏”是一种对职责的忧患意识。心若不畏,必无顾忌,为所欲为。大卫与拔示巴发生淫乱的罪,正是他做王后心里放松、放纵、放肆所致,最终受到神的严厉审判。人若缺失敬畏,就会胆大妄为,不受约束,放荡不羁,贪行污秽,乱行不义。正如康德说:“有两件事使我心生敬畏,即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心里的道德律。”
二要守住责任心。何谓责任心?即明白自己的义务,并能自觉履行义务的一种态度。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。托尔斯泰说:“一个人若没有热情,他将一事无成,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。”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准。因此,责任心是一个优秀的牧者所必备的。许多时候,我们会听见不同的抱怨声,如工作不如意、待遇不公平、管理不合理等,但很少有人扪心自问:我工作努力了吗?我找准自己位置了吗?位置,意味着责任。人的责任心决定了他工作的态度,决定了他的侍奉质量的好坏与成败。有责任心的人敢于担当,言行自律,遵守信用,忠于事工。心中有责,方能行稳致远。身为神仆,不能抱有躺平心理,浑浑噩噩,要把握工作的“主动权”,工作就是责任,心中有责,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。要存着感恩心、责任心去对待教会各样事工,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作失误,甚至可以把“不可能完成”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。但当人一旦失去责任心,即使是最擅长的事工,也可能做得一塌糊涂。我们只有心中时刻牢记使命,肩负责任,勇于担当,履职尽责,才能做得更好,走得更远。《路加福音》16章10节说:“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,在大事上也忠心;在最小的事上不义,在大事上也不义。”
三要守住民众心。心中有民,方能行之为民。牧者的教会服侍,说白了就是要做信徒的人心工作,牧养信徒,服侍信徒,爱护同工,始终站在弟兄姊妹的立场上想问题、办事情、做决策。
“心中有民”不能成为客套话、空话,“心中有民”是一点一滴、一事一工为教会内各式各样的人服务,就是为主做工。就像主耶稣所说:“因为我饿了,你们给我吃;渴了,你们给我喝;我作客旅,你们留我住;我赤身露体,你们给我穿;我病了,你们看顾我;我在监里,你们来看我……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”所以,作为牧者要效法基督,服侍众人,多察民情,多解民忧,多做信徒的知心人,不因事难而推诿,不因事小而不为,真正在思想上尊重、感情上贴近、行动上服务,想尽一切办法主动帮助,方能得到大家的认可,因为这是“做在主的身上”。
五、从严治教,要坚持四劲
牧者在奋进新征程中要有“四劲”——做事有干劲、破题有闯劲、服侍有巧劲、坚持有韧劲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使主的教会在新时代踏新程、谱新篇、建新功。
牧者做事要有干劲,在担当作为中干实事。牧者,是教会领袖,也是神的仆人,得“干”字当头。牧者要当实干家,克服“等一等、歇一歇、停一停”的消极思想,发扬钉钉子精神,积极担责,主动履职,勤快干活,一件接着一件干、一年接着一年做,既可以一年干几件事,也可以几年干一件事,实干笃定前行,实绩回报主恩。
牧者要有闯劲,在攻坚克难中出实招。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不得不说,教会里还有不少挑战,也有很多问题,需要我们去改,需要我们去做。有困难和问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消极对待,躺平懒倒,绕道而行。面对问题任务,要敢于面对,迎难而上;要有敢于与问题叫板的决心,勇于挑担的坚信,啃硬骨头、接烫山芋的信心,知难而进,不怕苦累,当好“攻坚手”,做好“突击员”,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主,解决好侍奉路上的诸多问题。
牧者要有巧劲,在善作善成中务实功。毛主席曾说:“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,过河就是一句空话。不解决方法问题,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。”如果没有善抓的巧劲,面对问题,束手无措,就难以交出合格的答卷。
牧者要有韧劲,在久久为功中求实效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我们虽有不少挑战,但也具有难得的机遇,关键看有没有韧劲,去实现美好的异象。牧者要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境界,保持耐心,久久为功,握紧接力棒,跑好最后一公里。不贪一时之功,不图一时之名,一步一个脚印推进,一事一议落实,一个一项克难,不断积跬以进、终致千里。就像保罗说:“弟兄们,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,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记背后,努力面前的,向着标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。”
牧者要不忘初心,不忘规矩纪律。始终守住廉洁的底线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,做到言有所戒、心有所畏、行有所止,努力做到慎独、慎初、慎微、慎言、慎行。只有遵规守法,秉持教义教规,牢记牧师职责,持守道德准则,才能真正履行角色与责任,才能让教风端正、自身过硬,努力展现出基督教新时代的良好教牧形象。
全面从严治教,永远在路上!
(作者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
副秘书长、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