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刚进入教会服侍的毕业生·传道一些建议!

2025-07-19
来源:牧之微光公众号

经过了学院的学习和装备,精兵们满怀着期待和热情进入专职的行列,但是场所的环境和学院还是大不相同。

那对于初入或准备进入场所专职的毕业生来说,应作哪些心理准备,或有什么建议呢?

01金陵协和神学院 校门.jpg

1、角色转换

从学生到专职的转换,不仅仅是一个词那么简单,而是一场极具挑战的转折。

在学院中的学生身份,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事工,哪怕参与再多、了解再多,跟做全职还是不一样。

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,也有老师和众多牧长、弟兄姊妹的包容、理解,哪怕这时出现什么差错(非原则性),也会有人出面尽最大努力为你买单。

在这个时间段,真是可以眼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一读圣贤书。但一旦进入专职的行列,将不能松松散散。

众人不再以你为学生的角色,而自己也离开了那个可以遮盖自己的学院,开始承担专职角色的责任和担当,哪怕觉得自己初入茅庐,他人也会以你为牧者。

曾经是被带领者、被教导者,现在成为带领者、教导者,亦然成为服侍中的主动者。

图片

2、新旧共赏

进入场所全职后,一定会对比学校的生活。学校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,接受新鲜事物较强,事工也做有模有样。

但是场所并不是这样,事工也许还不成形,做事也需要自己亲自带着做,且有一些老掉牙的传统习惯。

所以进入场所后或许想做些未启动的事工、或者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,以此帮助场所提升或想要改变他们。

本质上的动机自然没事问题,但恕我直言:很可能被拒绝或不被赏识。这是很正常,毕竟思想的维度是不一样的。

且有一些所谓的旧传统有它存在的意义,直接大刀阔斧去改可能适得其反。当然,这并不代表要失去热心,而是在合适的阶段等候时机。毕竟能做出改变的不是我们,而是他。

看到问题和需要改变之处,可以先交给他,让他居首位。不要心急,耐性等候他的时机。

3、不卑不亢

通常在进入禾场之前,大家的认识都是要谦卑做工,这自然没有问题也是应该的。但不要将谦卑与低三下四划等号,这是很多人的误区。

谦卑是正确的认识他,且正确的认识自我,将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。但它常被误解,谦卑就是无条件的顺从,谦卑就是低三下四,谦卑就是忍辱负重。

这是错误的一种态度,会在服侍中失去自我,也更不会迎来他人的尊重。这并不是说要在场所中唱高调、强调自我,而是正确且适当的表达自己,才是与人正常相交的第一步。

既不是低三下四,故意讨人的喜欢,也不是趾高气昂要彰显自我,而是不卑不亢合乎中道,否则他人也不会对自己迎来尊重。

01山东神学院 校门.png

4、人情世故

很多同学在毕业前,都会对场所有一种真挚的期待,可是进入以后没有想到非常复杂,甚至也会充满社会中所谓的“人情事故。”

按说这个地方该成为被分别之地,可既然有人在,人情世故自然也会在。昔日在历史中出现的一切事,都可能在今天的场所重新上演。

复杂的人事关系、控制欲、勾心斗角、假冒伪善、尔虞我诈、卖主卖友······,十二人中还有一个犹大呢,所以也无须太惊讶。

说这些并不是要揭露谁,或者要打击服侍的热心,而是提醒要合理、平衡的看待所要去的场所,做好心理准备。那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。

也许,就是因为这些复杂的事在,才磨练了一群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的贵重器皿,也在熬炼侍奉的热诚。到底是精金还是渣滓,熬炼后就知道了。同时,也在考验着专职者服侍的初心。是否随波逐流、是否被世俗化、是要被权利和欲望趋势,是否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个样子,违背服侍的初衷。别被环境和他人的路绊倒,不断提醒自己举目向上望。

01黑龙江神学院 校名石.jpg

5、尊荣权柄

名分的来源自有设立者。也许所处于的场所负责者有一些问题,或者与自己的观念不一样,种种的不适从而给自己形成一种极大的心理负担。

甚至去场所好像不是在服侍,而是感到压制和重担。人都不完美这是自然的事,其中的忍辱负重也许无人能体谅,但他们的位置是他设立的。

书中说,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,就是乖僻的也要顺服,为的是良心对得住s,就忍受冤屈的苦楚,这是可喜爱的。

场所中不乏有非常值得尊敬的牧者和长辈,但也有强势和控制欲比较强的监督。学习合理表达和保护自己的同时,选择尊荣不是因为他们本身而尊荣,而是因为那位分的来源。

这和爱人的道理是一样的,不是因为对方好而爱,而是因为爱的源头。权柄本身设立是为祝福,是好的,但会被人误用。作为鉴戒的同时,在那些看似不值得尊重的位分中,找到他所给予的美好,或许就藏在水深之处。

6、持续学习

毕业不是结束学习,而是阶段性的换课。学校的课程更偏向理论,而实际的事工中则要根据情况继续选择学习方向和内容。

一般场所的事工还是较多。探访、小组、查经、讲道、青年等等,在事工繁多之下,也需要忙里偷闲去学习和提升自己。

事务的繁重会过度消耗,自己也不能一直吃之前学习的老本,需要不断的长进和充实自己。而学习不仅仅是外在的读书和课程,更包含内心的造就。

专职除了有广泛的理论学习,更需要学习内在生命和品格的成长,使得自己内外充沛、丰盛。这其实可以帮助自己更智慧的应对繁重的事工,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。

也许外在的忙碌环境是无法改变的,或许已经让自己筋疲力尽,但是否在如此忙碌中依然持续学习,则是我们自己要付的代价。

初入场所的专职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处境和无法想象的境遇,它和学院的生活及想象的非常不一样。

它的复杂性并非要降低服侍的期待,而是让自己做多方面的准备,更让至高者与之同行。

也许艰难险阻,也许乘风破浪,但在这条生命的船上有至高者在,再大的风浪也让我们开始学会处之泰然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