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本质在于恩典的救赎,是生命的得救得赎,是关乎生命与敬虔的信仰。这是基督教的属灵性。不过无可否认基督教的社会性。教会还在社会中,有社会学意义;作为世上的光,与社会有对话与沟通是必然的且是必须的。因此基督教的社会功能需要发挥出来。鉴于此,有呼吁建设伦理型、道德型、文化型的基督教。
在全民关注生态文明,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,我们还要提出“上帝是美”的理念,呼吁建设美丽教堂,建设美育型的基督教。
当年北大校长,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“以美育代宗教”的思想,启迪我们对教会建设的再思考。
在基督教的信仰图景中,上帝正是那“真、善、美”的本源与本体。
追求真理是宗教,追求道德是宗教,追求美育也是宗教之本分。对真理的追寻、对道德的践行、对美的培育与感悟,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神圣使命。
在新时代的中国,将基督教建设成为深刻的美育型宗教,不仅是信仰内在的要求,更是中国基督徒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、服务美丽中国宏伟目标、贡献独特精神力量的切实路径。
基督信仰所揭示的上帝,其本质便是终极之美。这美在创世之初便磅礴显现——壮丽星河、巍峨群山、精妙的生命律动,无不彰显造物主的神圣艺术。
这美更在救赎中震撼人心——耶稣基督“大羔羊”的牺牲与救恩(“羊大为美”),是重塑价值观、更新生命的至深感化之美。这种神圣的救赎之美,超越感官,直抵生命本质与永恒归宿的崇高维度。
受此感召,历代信徒以美回应上帝:赞美诗的悠扬旋律、圣像画的肃穆庄严、教堂建筑的宏伟升腾、信仰雕塑的无声诉说……这些层累叠加的“美上加美”之物——音乐、绘画、书法、建筑、雕塑、文学(小说、诗歌)——绝非点缀。
它们是信仰的涓涓清泉,在潜移默化中洗礼心灵、净化灵魂、振奋精神。它们作用于意识的幽深之处,提供安慰,激发力量,助人超越私欲,在专注宁静中抵达内心的辽阔与放达,培养百折不挠的品格。
中国基督教作为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信仰群体和文化存在,其美育实践具有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天然契合点:
1. 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:
新时代的中国基督徒,有责任也有能力,在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前提下,积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气派的基督教艺术。这包括:
——音乐:创作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、反映时代精神、歌颂真善美的圣乐与合唱作品。
——美术:探索运用国画、书法、剪纸、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表达信仰内涵,创作兼具信仰深度与民族审美情趣的绘画、书法、雕塑作品。
——建筑:设计建造体现中国建筑美学、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、服务于信众与社区的教堂和活动场所,成为地方文化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——文学:创作反映基督徒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生活、思考、奉献与追求的小说、散文、诗歌等文学作品,展现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——手工艺:复兴和发展具有基督教元素的剪纸、刺绣、陶瓷等民间手工艺,传承文化,美化生活。
2.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:
——心灵之美:基督教美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心灵之美。通过音乐、艺术、自然崇拜(欣赏上帝创造之美)等活动,陶冶情操,提升道德修养,培养仁爱、和平、节制、感恩等美德,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体幸福,这与美丽中国追求的“人的全面发展”和“社会文明程度提高”目标高度一致。
——环境之美:基于“上帝是创造主,人类是管家”的教义,基督徒应自觉践行生态环保理念。教堂建筑和活动应体现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原则;鼓励信徒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美化、生态保护志愿活动,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,为建设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美丽家园贡献力量。
——人文景观之美:基督徒创造的高品质宗教艺术和建筑,本身就能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和人文景观,丰富城乡文化内涵,提升审美品位,为美丽中国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3. 发挥美育独特优势,服务社会:
——润物无声,滋养人心:相比于直接的道德说教,美育以其直观性、情感性和愉悦感,更易跨越门槛,深入人心。教堂唱诗班、教会艺术展览、社区音乐会、书法绘画剪纸班等,不仅能满足信徒的灵性需求,也能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开放,提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,发挥心灵抚慰、情感联结、提升审美素养的作用。
美育比知识灌输、道德教化更有润物无声之效,门槛或许更低,更能够进入人心。美育有其独特的优势,人心当中,不能只有知识灌输和道德说教,还要有美的熏陶,以美的滋养激发人类求真和向善,竭力维护和不断创造文明和美好。美可以促进上帝荣耀和人类进步与幸福。
——促进和谐,增进理解:共同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,是促进不同群体间交流对话、增进理解与尊重的有效桥梁。高品质的基督教艺术活动,可以成为展示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成果、促进宗教关系和谐、增强文化自信的窗口。
——激发向善,维护文明:在美的感动与启迪中,人心对真理的向往被点燃,对善的追求被激发。美育是求真与向善的催化剂,它鼓励信徒和公众一同竭力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瑰宝,并满怀热情地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美好篇章。
结 语
将基督教建设为深刻的美育型宗教,是回归其信仰本质的丰富表达。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基督徒而言,这更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与时代担当。
从神圣之美的源头活水中汲取力量,自觉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,积极投身于美的创造与传播——创造融汇中西、扎根中华的艺术精品,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,以美育滋养个体心灵、促进社区和谐、服务社会大众。
如此,中国基督徒方能通过“美”的独特路径,既能滋养基督徒心灵,提升基督徒素质修养,更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中,在绘就美丽中国壮丽画卷的伟大事业里,做出无愧于时代、有益于人民的独特贡献,让信仰之光在美的实践中熠熠生辉,共同见证天人合一以马内利在中华大地上的和谐交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