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亡的别称
因坚持信仰被杀害,这样的人被称为殉道者。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这种死法,但2世纪的基督徒游斯丁为信仰而死,事实上,后人称他为“殉道者游斯丁”。游斯丁出生在撒马利亚的一个非基督徒家庭,按异教徒的方式被抚育成人。年轻时,为了探寻真理,他开始学习哲学,研读了斯多噶、亚里士多德、柏拉图等人的作品,但他并没有从这些人的著作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所求问的答案。
他30岁时,有一天在河边行走,遇见了一位老人,便与之攀谈起来。这个老人在与他讨论了神和其他高深莫测的事之后,就建议他尝试走另外一条寻求真理的道路。他告诉游斯丁,古代先知对神的了解远比当代的哲学家更多,他劝游斯丁去读读他们的著述。游斯丁接受了这个建议,在旧约圣经的先知书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寻求的真理,其内容指向的是基督:以及基督教真理。
在迁居到罗马之前,游斯丁在以弗所开设了一所学校,但神更多使用的是游斯丁的写作才能,而不是他的教导才能。公元155年,他撰写了《护教学卷一》这部书,这是第一部基督教护教学方面的学术专著。公元160年,他又写了另外两部著作——写给罗马议会及国民的《护教学卷二》以及《与犹太人特里弗的对话》。
游斯丁将《护教学卷一》这本书题献给罗 马皇帝安东尼。皮乌斯(Antonius Pius)和他的儿子们,希望能借此证明基督教的合理性,消除人们对基督教威胁帝国安全的顾虑,使基督教能被列为合法的宗教。他在书中辩称,除非基督徒犯下什么罪行,他们不应当因为自己的信仰而遭到人们的谴责或惩罚,他在书中还竭力驳斥了关于基督徒行为不端的指控。
作为一名哲学家,游斯丁本人的书籍所面对的读者都是哲学家。他在自己的书中从理性的角度论证了基督教的真实性。他相信,没有一个人能靠着自己的头脑来到上帝面前。按照游斯丁的说法,只有“道”所启示的那位永活的基督才是使人得救的源泉。游斯丁的写作风格既亲切又令人尊敬,完全没有那种犀利好辩的味道。
但罗马皇帝马可·奥勒留(MarcusAurelius,公元161-180年在位)极力反对基督教,他把罗马帝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不好的事都归到基督徒头上,并命令处决这些人。165年,游斯丁和他的一些门徒因信仰基督教而遭到指控,游斯丁本人更因为教导基督教真理而被控为非法传教者。在接受审讯时,罗马官员询问这些指控是否属实,他们承认了这些指控,在遭到鞭打后被拉去斩首。其他的信徒都称游斯丁为殉道者,这个称谓也沿用至今。
游斯丁并不是第一个宣讲基督教真理的人,但他是第一个向哲学家宣讲基督教真理的人。他以哲学家熟悉的语言阐明了基督教真理,日后那些基督教思想家,像爱任纽、特土良、俄利根和亚他拿修等人均受到他的影响。
游斯丁给我们一个榜样,让我们看到应当如何使用听众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。